经历了几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从去年开始逐渐爆发,兑付危机、跑路现象不时的扰乱我国的投融资环境,进而演化成为社会问题,牵动着监管层的敏感神经。市场倒逼制度建立健全,迫在眉睫。
4月14日,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并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宣告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本次整治共设七个分项整治方案,由相关监管主体根据业务属性发布细分领域整治细则。
《实施方案》显示,这次的监管措施将按照分区、划块、列负面清单、按步骤的模式来实施,它也因此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史上最具实操性的管理措施。
在《实施方案》发布的当天,我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共享制度也向前迈了一大步,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统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统计制度》)。高搜易CEO陈康研读之后表示,《统计制度》是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此前出台的信息披露制度的细化和落地指引。
“更加具体的统计标准,便于行业自律、自查自纠,有效防止资金池和非法集资。”陈康分析称,“在这波拨乱反正,去伪存真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环境会更加规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合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行业终将会步入由乱而治的大时代。”
清存量控增量,两头抓两头硬
监管层这次是要动真格了,这是业内对此次监管措施的最明显感受。
此轮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核心内容,即在《实施方案》的要求下,由各省级政府组织辖内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界定,以进行分类处置。同时,各类业务“线上线下一起抓”,建立“负面清单”并严格管理准入。
虚假标、资金池、自融、自担保、期限错配、期限拆分、线下理财等违规模式将被严厉禁止。
陈康表示,负面清单的模式能够稳准狠的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大部分互联网金融风险将在负面清单环节就被规避。
互联网金融行业“谁来监管”的难点问题,这次也得到了解决,主线仍然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风险处置”,并配合“穿透式”监管的模式进行彻底排查。
没有牌照及跨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则由各省金融办(局)组织省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和该省的央行分支机构等机构来认定或配合认定,并落实监管责任,对于跨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由银监会协调省政府摸底排查。
记者了解,整治工作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现在至7月底之前,各省级政府制定本区域清理整顿方案;第二阶段,8月到11月底,将实施清理整顿,同时工作小组和各地区分别组织自查。第三阶段从12月底到2017年3月份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由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完成总体报告,并形成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建议。
同时,据公开消息显示,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期内,全国各省市将暂停登记注册在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金融相关字样的企业。
“在这波拨乱反正,去伪存真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环境会更加规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合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行业终将会步入由乱而治的大时代。”陈康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史上最为严厉的清查整治措施。
统计制度出台,资金池模式将败露
4月14日,在《实施方案》发布的当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首训”,《统计制度》在这次培训中同时亮相。
《统计制度》将重点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的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统计。
这是政府机构首次对互联网金融各业态作出明确定义,同时,对于统计信息分成了公司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业务信息三类共六张统计表,分别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进行数据统计。
陈康表示,《统计制度》将有可能作为监管层摸排清查工作的辅助工具,也是对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信息披露制度的细化和落地指引。有了信息披露的具体行业标准之后,行业自律将加强,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止资金池和非法集资,监管机构可以提前预判违约风险,制定预警机制便于行业监管。
“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来说,这是个值得肯定的举措。重要的是它还有可能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制度的长效机制,对于我国金融征信机制的建设意义重大。”陈康向记者表示。
参考发展历史已有三十多年的信托行业,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已经十分成熟,信托行业信息披露工作是由信托业协会负责。披露对所有持有信托牌照的公司开放,并强制要求所有信托公司进行信息披露。
根据《统计制度》,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代为采集相关数据,“但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未建立牌照制度,这便导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数据采集环节丧失了权威性和强制性。”陈康表示。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员构成,其首批会员单位有437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仅有47家。中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3000家左右,从会员单位选取采集样本,也面临着覆盖面不足的问题。